目前,我們國家的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急劇轉型、利益訴求多元、矛盾沖突頻發的關鍵時期,經濟增長需要從根本上轉變以增長替代發展的方式,社會發展則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滯后和滯緩的狀態。"帶著問題發展,在發展中解決問題"的辦法,已經難以適應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和形勢。中國的改革呼喚著新的理論,中國的經驗要求我們反思發展。在這種宏觀背景下,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的成立,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要按照陳奎元院長的要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院黨組的領導下,用創新的方式和務實、嚴謹的學術態度,從"宏觀、綜合、學科交叉"的角度,努力
產出高質量的學術成果,真正做到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做到"學以致用"和"研以致用",為國家的改革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要從實際出發,采取小學術群體和大學術社區相結合的辦法,創造性地來開門辦所、開放辦所。首先,通過建立以少而精學術帶頭人為主體的所內學術群體,奠定在一些領域中的研究優勢;然后,通過建立跨所、跨單位和跨地區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平臺,盡可能地動員所內外、院內外乃至國內外的學術人才和資源,形成在學術研究方面聯動的新機制和整體影響力,使這個所盡快成為國內外社會發展研究的前沿地帶,成為具有生命力的高級學術社區。
在學術研究的定位上,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要緊扣當今中國社會經濟綜合協調發展的核心議題,既把握中國社會發展與運行的總體特征和歷史規律,又著眼于社會發展的具體經驗和模式;以社會學帶有全局性、整合性特點的研究視角引領,打破社會學內部的學科分支界限,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來開展研究:一是從總體和宏觀視角上研究社會發展,二是從社會構成的微觀基礎上,即從群體、社區和組織的角度研究社會發展;三是從現實和歷史的關聯上研究社會發展。與此同時,要突出社會學的宏觀結構分析和微觀機制分析的學科優勢,以社會學獨具特色的結構分析為出發點,將社會結構研究擴展到社會發展的戰略、政策、制度和歷史層面,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綜合視角出發研究社會發展問題,由此提升中國社會發展經驗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在學科體系的組織設置上,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要經過數年努力,根據學科要求科學設立科研崗位,逐步建立結構上保持基本穩定的研究室。同時,要針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大現實和理論問題,圍繞核心范疇和焦點議題來設置研究中心,旨在打破學科和專業領域的分工界限,突出學術研究的熱點、焦點和關節點。研究中心的設置強調院內外、所內外和室內外各種學術資源的整合,宜遵循開放、有效、靈活的原則,應隨社會發展和學術發展的具體情況而加以調整和撤換,其建制、崗位和人員將是流動性的,課題和項目將依據新的需要適當更名。
今天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給了我們所全體同志實現我們學術價值的絕好機遇,給了我們總結經驗、創造理論的絕好機會,相信在學界同仁的支持、鼓勵和共同努力下,我們應該、也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我們一定不辜負學界和社會各界的期待、希望和信任,銳意進取,埋頭苦干,打好基礎,形成一個良好的組織文化和學術團隊,用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