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中央文明辦三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與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共同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研討會暨《中國志愿服務研究》首刊儀式。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傅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出席此次活動。
首刊儀式現場
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開幕式,由中宣部副部長傅華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張翼主持。
傅華指出,志愿服務是黨和國家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提供了廣闊舞臺。要加強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研究,把握志愿服務的特色和規律,推動構建中國特色志愿服務理論研究,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發展志愿服務貢獻智慧和力量?!吨袊驹阜昭芯俊窞殚_展志愿服務理論研究搭建了平臺,應當成為我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研究的理論高地。要堅持正確的辦刊思想、求實的辦刊理念和開放的辦刊態度,充分發揮學術交流討論平臺作用,推動志愿服務研究不斷結出累累碩果。
中宣部副部長傅華致辭
高培勇指出,在中央文明辦的指導下,《中國志愿服務研究》創刊無疑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一大幸事、一大盛事,將在大力傳播志愿服務研究領域優秀學術成果的同時,不斷回答好我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中國社會科學院將繼續秉持創辦權威學術期刊的原則,充分發揮學術期刊在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學術成果、凝練實踐經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為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發展中國特色志愿服務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致辭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翼介紹,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進行了調查研究,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跟整個志愿服務服務于治理方面的理論、實踐結合起來,進行了約稿。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中國志愿服務研究室和《中國志愿服務研究》是一體化的,我們要不負中宣部的重托、不負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托,一定把中心辦好,把雜志辦好,使得我們的雜志成為志愿服務研究的高地,尤其是把志愿服務實踐的內容系統地總結為志愿服務的理論,在整個中國的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志愿服務能力提升方面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
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主任 張翼 發言
接下來,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傅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中央文明辦三局局長熊大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長,中國志愿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翼共同為《中國志愿服務研究》首刊儀式揭幕。
揭幕儀式
揭幕儀式結束后,進入第二個階段,由與會嘉賓分別向《中國志愿服務研究》的創刊致賀詞。該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寇偉主持。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指出,《中國志愿服務研究》是全國志愿服務領域第一本學術刊物,對于志愿服務這門學科的建設意義是非常大的。去年在社發院成立了一門新的學科——志愿者服務研究學科領域,同時會同中宣部文明辦共同成立了志愿服務研究中心,將來再有一個全國性的學會,就可以讓門新學科的優勢迅速突顯出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致賀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寇偉指出,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對《中國志愿服務研究》期刊的關心和支持,也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鼓勵,更對我們工作提出了要求。社發院的全體同仁一定會把這些鼓勵化為鞭策我們前進的動力,倍加努力,扎實工作,集中骨干科研力量,把刊物辦好,把工作做好,來回報大家的期待。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寇偉發言
社科文獻出版社副社長梁艷玲在賀詞中指出,《中國志愿服務研究》是志愿服務領域首個理論學術研究的期刊,它的創辦填補了志愿服務領域理論研究和跨學科交流平臺的空白。希望新刊創辦后能繼續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中國志愿服務,全面推進中國志愿服務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引領學術前沿,指導志愿實踐。
社科文獻出版社副社長梁艷玲致賀詞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王天夫教授指出,《中國志愿服務研究》的創辦,是響應習總書記從中國國情出發,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扎根中國大地,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的這一號召,衷心祝愿這本刊物的創刊發行能夠推動志愿服務學術研究,引領志愿服務的理論探討,提出志愿服務的政策建議,指導志愿服務的實務工作。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
王天夫致賀詞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法學院院長趙一紅教授指出,習總書記關于志愿服務有一系列的講話和指示精神,對我國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寄托了很大的期望??偨Y和研究志愿服務在民生與社會建設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今天大會的召開非常及時,相信通過今天的大會和《中國志愿服務研究》創刊,對于我國新時代志愿服務的理論與制度的研究和討論能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法學院院長、教授
趙一紅致賀詞
第三階段是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科協、上海市文明辦、吉林省長春市文明辦、江蘇省宜興市文明辦,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團校、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工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和北京志愿服務聯合會的有關專家學者,以及來自中國平安、美團、快手集團的嘉賓就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進行了發言和交流。該環節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主持。
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陸士楨教授指出,作為一個新時代蓬勃發展的事物,志愿服務的快速發展是黨中央高度重視的結果,也是中國社會自身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樣人類從來未有的事業當中,志愿服務的獨特功能到底在哪兒?總書記反復強調它和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框架當中,志愿服務以它獨有的結構和社會作用,主要從精神和文明建設的角度介入。當前在全國普遍開展的文明實踐活動可能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將它和志愿服務結合起來,通過新時代文明建設實踐活動,使志愿服務真正成為千百萬人民群眾積極的、文化性質的社會實踐。
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
陸士楨發言
上海市文明辦副主任蔡偉民指出,上海志愿服務工作會繼續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指導下,著力促進上海人民實踐志愿服務的研究與實踐應用相融合,進一步推動志愿服務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上海市文明辦副主任蔡偉民發言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丁元竹教授指出,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極大、青年就業極其困難的時期,可以探索發展青年志愿服務,化解就業壓力、加強基層建設、推動基層文化建設。讓青年參與集體活動和社會交往、社會交流,不因經濟下行或就業閑置在家,造成社會疏離甚至帶來社會問題,也為即將到來的下一個經濟運行周期夯實我們的生態環境、公共設施、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基礎,為步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的中國創造美好的生態環境。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丁元竹發言
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廖紅指出,在科技志愿服務實踐當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是未來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趨勢,統籌推進科技志愿服務工作,通過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才能找準基層科協的工作靶心。
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廖紅發言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品牌宣傳部副總經理俞蘊文介紹了中國平安在新時代文明實踐與企業志愿服務的情況,并表示未來,中國平安將繼續在中央文明辦、中志聯的領導下,發揮好志愿服務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作用,為志愿服務事業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品牌宣傳部副總經理
俞蘊文發言
中國人民大學莫于川教授指出,志愿服務具有非常大的合法性、正當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同時也要看到應急志愿服務是個特殊的活動形態,具有緊急性、特殊性和風險性,所以必須要準確、深入認識和依法防范,高度重視和完善法治,依法加以保護,才能化解應急志愿者的特殊風險。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莫于川發言
吉林省長春市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姚麗指出,長春通過在實踐中整合資源,統籌力量,建立有效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會繼續積極探索,大膽實踐,不斷創新,努力交出志愿服務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中的長春答卷。
吉林省長春市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姚麗發言
北京師范大學張強教授指出,目前志愿服務領域的知識生產是滯后于實踐進展的,希望通過理解過去學術文獻上的一些進展,走進中國歷史,跟歷史學家一起合作,找到志愿服務的源頭在哪里,看見現代志愿服務的共振脈絡。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強發言
江蘇省宜興市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黃波主要就宜興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工作的實踐和探索作了匯報,宜興在全市域常態化開展了“點亮行動”,按照中央的要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融媒體中心兩個中心一起建,采用組織發動、行政推動、黨員帶動、社會聯動四種模式解決了志愿者從哪里來的問題。
江蘇省宜興市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
黃波發言
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何祎金指出,20世紀末期,可能會有虛擬志愿服務、在線志愿服務、e志愿服務、網絡志愿服務的提法,一定程度上也是說明我們的志愿服務跟信息技術服務很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數字時代的志愿服務可以拓展志愿服務的內容、形式和邊界,同時也有一些挑戰需要我們去應對。
北京工業大學副教授何祎金發言
最后主持人再一次對以上演講者表示感謝,并代表《中國志愿服務研究》雜志感謝所有與會領導、學者、同學,表示以后會為各位學者、各位領導、各個地方的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工作,也希望《中國志愿服務研究》這一平臺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田豐主持
至此,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研討會暨《中國志愿服務研究》首刊儀式圓滿結束。
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照片由中國文明網記者劉洋 提供